我们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,“老年化”本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,更是一个人生问题。社会问题方面,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来社会活力、养老负担、资源分配等诸多压力。在人生问题上,“老年”已经成为一个具有负面意义的人生阶段。步入老年意味着生命意义的降低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今天对养老问题的讨论,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一个社会问题、经济问题来对待的,老年人“养老”的生活意义并没有得到认可,也就是说,人们只看到了老年社会的危机,而没有看到老年人生活的危机。
在中国,进入老年传统上与生命中的收获时期联系在一起,受到高度尊重,并体验到儿孙满堂的幸福,这给晚年带来一种“巨大成功”的感觉。现在,情况变了,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能的。围绕膝盖生孩子的可能性,因为社会节奏的加快而降低了;生活的幸福已经脱离了儿孙的链条,由个人的生与死来界定,老年已经成为一个接近尾声的悲伤阶段,而新的共识对生活的看法是贬损老年,老年人因为创造价值或贡献社会的能力降低而不再受到赞扬。无论从社会共识还是从个体感知,老年都失去了幸福的基础。
老年人身体虚弱,容易生病,这是客观事实,但更重要的是,“老”本身已经被当成了一种病。人生的阶段,童年代表成长,青年代表未来,中年意味着忙碌的努力和相应的回报,老年意味着退缩,成为负担。谁能成为人生幸福的体验者?几乎没有。人们要么努力为他们的回报做准备,要么为他们的回报辛勤劳动,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体验他们已经获得的幸福,到了老年,他们被扔进无用的行列。
今天,当我们谈论养老院时,我们所想到的实际上是“老年人的庇护所”。老人被收在那里,放入养老院的人是同一类,都是为生命的终结做准备。人顶多关心怎么吃喝,怎么照顾老人,有没有虐待老人,有没有电视或者先进点有没有互联网,但是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,养老院是一个社会,老人可以在那里“社会化”,老人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人际关系问题,心理问题?那超出了一般的方程式。
床位数就是床位数。这个概念和人们谈论医院或酒店是一样的。也就是说,老人进了养老院,养老院不是家,是医院或者酒店。人不应该住在家里吗?人老了为什么要失去住在家里的权利?我们都认为老人住养老院是一个方向,大家的共识是,人老了,应该住养老院,不应该当着子女的面,子女很忙很辛苦,出钱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就够了。在这种共识下,老年问题顺利地变成了经济问题。于是,老年这个人生的夕阳阶段,就成功地搭起了朝阳养老产业。
随着老龄化社会不可逆转的到来,什么是老年,什么是老人,应该有深刻的认识,但现实是认识比较肤浅。把老人从社会和生活的意义中抽离出来,把老人当成垃圾时间,放到养老院,可以成为他人更高效工作生活的社会保障机制,具有商业开发价值。这是人生价值法则给出的答案,它的荒谬并没有因为这种命运而减少。